(原标题:海南槟协通告近年海南槟榔产业发展情况)
海南省槟榔协会微信公众号9月21日发布《关于近年海南槟榔产业发展情况通告》,具体内容如下:
据史书记载,海南种植槟榔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发展至今,海南的槟榔种植面积已占全国的95%以上,海南岛是世界著名的“长寿岛”,而海南人咀嚼槟榔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素有“客至奉槟榔”的习俗。
资料图
近期,对槟榔身份的界定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个别省市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相关规定禁售槟榔产品,再次把槟榔这个涉及海南百万农民利益的产业推上风口浪尖。作为槟榔种植主产地的海南,海南省槟榔协会有必要向社会各界通告近年来海南推动槟榔产业转型升级的举措,进一步澄清和了解海南槟榔产业发展情况:
一、关于槟榔产品的质量。针对多年来不符合标准的烟熏加工方法,近年来,海南已多次出台、修订相关监管规定,全面禁止槟榔土法熏烤,大力推广槟榔绿色环保烘干技术,引导槟榔加工企业实施设备绿色改造,加强加工行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槟榔加工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制定出台槟榔初加工干果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从源头保证槟榔产品质量。2021年10月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了海南省地方标准《槟榔》(标准编号:DB46/T543-2021),通过地方规章进一步保障了海南槟榔产业高质量、高品质发展。
二、关于槟榔的种植技术。海南省近年来加强了槟榔种植环节的标准规范,制定槟榔黄化病的防范措施,研发推广槟榔高产栽培技术,支持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推广槟榔新品种“热研1号”,并改造槟榔加工工艺和流程,推动槟榔加工业的绿色发展,从而开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健康产品。
三、关于槟榔的药用价值。槟榔作为我国四大南药之首,具有降气、行水、截疟、利消化等药用功能,有着较高的药用价值,这一药用价值令国内外患者受益颇多。近年来,海南省槟榔协会协助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多家国家级、省级科研机构和单位,积极推进槟榔药食同源的科学研究。
四、关于槟榔的加工产品。在槟榔深加工方面,“中国槟榔”“海南槟榔”与“湖南槟榔”是3个不同的概念,有人对槟榔“谈虎变色”,实质是对3个概念的等同与混淆。为了加快拉开“海南槟榔”与“湖南槟榔”的区别,近年来海南省槟榔协会积极推动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力度研发健康的、没有粗糙纤维的、不伤害口腔粘膜的、槟榔碱含量较低的槟榔口香糖,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槟榔树
五、关于槟榔的食药拓展。近年来,海南省槟榔协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州暨南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积极推动槟榔延伸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助推槟榔产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面对当前槟榔产业遇到的发展障碍,海南省槟榔协会在此向全国槟榔产业提出以下几点倡议:
一、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加强槟榔行业全产业链的监管。
二、相关部门应加强槟榔产业相关产品的研发,加大药食同源的研究投入,开发出更多槟榔药用的延伸产品。
三、进一步推动初加工环保烘干设备的全面落地,加强对深加工标准化流程的监管,提升槟榔制品的健康价值。海南省槟榔协会愿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的领导下,与社会各界携手同进,共同推动我国槟榔产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为海南自贸港和国家经济繁荣发展舔砖加瓦!
通告原文截图
延伸阅读
一位爱嚼槟榔的年轻人过世了。9月12日,微博广场上开始热议36岁歌手傅松于两日前因患口腔癌病逝的消息。一条傅松在6月拍摄的短视频广为流传,他在视频里说,“我只是想用我的经历告诉大家,槟榔真的很可怕。” 短短几天内,与“36岁歌手傅松因口腔癌去世”话题相关的微博就得到超过2.5亿的阅读次数。
几天后,包括浙江义乌、四川成都、四川南充等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陆续要求当地的食品经营者“不得销售食品包装和标签标识的槟榔及槟榔制品”,也就是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不应再按食品对槟榔进行监管”的要求逐渐在各地得到严格执行。
实际上,槟榔产业的去食品化监管已经持续了一年。2021年9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槟榔制品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依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不应再按食品对槟榔进行监管”。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槟榔研究中心主任吉建邦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一年以来,社会对槟榔产业消极认识增多,槟榔加工产业也在下滑,“当前的槟榔加工产业走向还处于探讨阶段”。
在医学界,咀嚼槟榔会导致癌症的结论有众多研究支撑,中华口腔医学会更是在近几年不断号召公众远离槟榔。与此同时,槟榔已经发展为湖南湘潭和海南的重要产业,规模发展至千亿级,从业人数达到百万级。
青年学者曹雨在2022年6月出版了《一嚼两千年》一书,该书梳理了槟榔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流行史。在书中,曹雨说:“如何在维护公众健康和发展经济中间找到一个妥当的平衡点,是摆在政策制定者乃至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槟榔致癌”之争
中国医学界对槟榔导致的口腔病变进行系统性研究,始于1980年代。
1984年,现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科主任、湖南省口腔医学会会长的翦新春在门诊遇到一对姐妹,她们张口困难,口腔粘膜发白,诊断结果为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SF)。这对姐妹从事槟榔生意,每天都会嚼食槟榔。次年,翦新春在《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附二例报告)》一文中提到了这两个病例,称“到目前为止,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原因还不清楚……也可能与咀嚼槟榔有关”。
当时,丹麦口腔病理学家Jens Jørgen Pindborg到湘潭进行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考察,他提出,咀嚼槟榔可引起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根据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医学教授凌天牖等人在1993年发表的论文《335例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临床分析》,1985年10月至1987年10月,在湖南省卫生厅的支持下,湘潭市口腔粘膜防治协作组对湘潭市11046人进行调查,共发现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335例,并且这335例患者都有咀嚼槟榔的习惯,证实了Pindborg的观点。
到了1989年,在论文《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临床研究》中,翦新春等人通过调查指出,经常嚼槟榔的人患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风险远高于他人。此后,医学界有关槟榔与口腔病变之间关联的研究越来越多。
2003年8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机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在搜集印度、巴基斯坦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篇研究报告,以及邀请16位专家研讨后,正式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2017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致癌物清单时,也将槟榔果列入了一类致癌物。
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一位医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槟榔之所以会导致口腔癌,是因为槟榔中的槟榔生物碱、槟榔鞣质、槟榔特异性亚硝胺和活性氧等活性成分和代谢产物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甚至直接致癌性。另外,咀嚼槟榔的过程中,由于槟榔中粗纤维较多,可能刺伤口腔、牙龈,堵塞牙缝,甚至引起发炎,导致口腔粘膜纤维化。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是一种癌前病变,可恶变为口腔癌。
上述医生说,近几年,许多研究论文显示口腔癌患者中咀嚼槟榔的比例非常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于2017年发表在《中国牙科研究杂志》的一篇论文显示,2006年至2016年,长沙5所医院就诊的口腔癌患者共有11882人,其中咀嚼槟榔者8222人,占口腔癌患者的69.20%。
在槟榔是否致癌这个问题上,槟榔产业从业者的想法与医学界截然不同。
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勋曾在2018年向媒体提供了一份《关于对“槟榔致癌”的不同意见及情况说明》,其中写道,当初世界卫生组织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的报告是以南亚、东南亚及中国台湾地区的情况为基础做出的调查统计和结论,并未在湖南采样,以这个报告来说湖南槟榔也致癌是站不住脚的。杨勋认为,嚼食湖南槟榔与患口腔癌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多次致电杨勋,杨勋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一位海南槟榔种植企业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已有的科学研究,基本是在说长期过量食用槟榔会导致口腔粘膜病变,“但是直到现在,槟榔的致癌机理还没有弄清楚,如果真的把槟榔的致癌机理弄清楚了,能确认槟榔致癌,我们也不愿意再去从事这个行业了”。
吉建邦是海南省槟榔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在他看来,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槟榔咀嚼块、鲜槟榔果等槟榔制品列入一级致癌物,是基于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2021年1月《柳叶刀·肿瘤学》杂志发布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槟榔碱“可能对人类致癌”,是基于细胞实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临床研究结论”。吉建邦认为,当前,对于槟榔的基础性、系统性科学研究还不深入,槟榔产品食用过程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原因、损伤途径、损伤物质量效关系不清楚。
对此,前述中日友好医院医生认为,目前对于槟榔致病原因的科学研究,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分子生物实验都有,再加上流行病学方面的调查,对槟榔致癌的研究能够形成循证医学的证据链。
湘雅医院口腔科副主任、湖南省口腔医学会副会长蒋灿华曾表示,癌症的发生是多因素导致的结果,目前槟榔致癌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为什么得口腔癌、怎么得的口腔癌,全世界都没有解决。但是槟榔致癌这个是肯定的”。
资料图
尽管医学界与槟榔产业界尚未就“槟榔是否致癌”达成一致,但公众实际已逐渐形成“嚼槟榔不利于健康”的普遍认知。
在写作《一嚼两千年》之前,曹雨在田野调查中接触的大量受访者都表示了解槟榔是致癌物,“基本上是一个共识”。许多人对曹雨说,自己了解槟榔是致癌物的渠道是“在电视上看到有关报道”或者“在手机上阅读到有关文章”。
曹雨在2020年11月19日至2020年12月1日之间发起了“槟榔认知程度调查”的在线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90份,在对槟榔的认知上(多项选择),有64.4%的受访者选择了“会上瘾的东西”,有51.9%的受访者选择了“致癌物”。曹雨总结,绝大多数人对槟榔的印象是“会上瘾”的“致癌物”。
槟榔产业何去何从?
从槟榔全产业链来看,深加工和消费市场在湖南,种植、初加工在海南。槟榔产业震荡之时,湖南与海南的槟榔产业从业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
在湖南湘潭,槟榔被视作具有地方特色的重要产业,集中度高。根据湘潭市工信局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的全市槟榔产业调研报告,截至2021年,湘潭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用槟榔生产企业有68家,年加工槟榔干果20余万吨,全市槟榔全产业链2021年实现产值约410亿元。
湘潭以外,槟榔产业在湖南省内的益阳也快速崛起。上述报告显示,益阳企业口味王集团已经成为全省槟榔行业的龙头,年采购原果超海南总产量60%,“有赢者通吃,一家独大的趋势”。据媒体报道,口味王集团2021年营收达到42.35亿元。
槟榔在湖南尤其是湘潭的流行,某种程度上是历史造就的巧合。曹雨说,清朝时期,槟榔还是一个在全国各个城市都能广泛看到的食物,主要是有钱有闲的人吃,旗人习惯于将槟榔、豆蔻、砂仁合在一起嚼,作为饭后的香口物。晚清后,随着统治阶级的没落、贸易通路的断绝和国内工商业的凋零,嚼槟榔的习俗在其他地方逐渐消失了,却在湘潭保留了下来。
在作为槟榔主要种植地的海南,槟榔也已经成为格外重要的支柱产业。吉建邦说,目前海南槟榔种植面积达到441万亩,2021年全产业链产值560亿~580亿元,其中种植业230亿,初加工业280亿,深加工产业50亿~55亿,长年从事槟榔深加工产业有1万工人,初加工业为季节性用工1.5万~2.0万人,“种植产业涉及海南省200万农民的收入”。
槟榔在海南省的大规模种植,实际上是从近十年开始。根据原国家林业局的数据,2010年海南全省槟榔种植面积为97.8万亩。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海南槟榔种植面积已经是2010年的四倍多。
资料图
槟榔种植业在海南的迅速发展,除了受到湖南槟榔深加工产业的推动,也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吉建邦说,海南的气候、土壤条件尤其适合槟榔生长,“过去我们都把槟榔叫懒人树,就是说老百姓在房前屋后种下槟榔,不用管,七八年后结果了就能卖”。另外,相较于印度、斯里兰卡、印尼等国家种植的槟榔,海南种植的槟榔汁多肉厚,其品质更适合于国内的槟榔加工模式。
一位海南槟榔企业负责人表示,海南的槟榔种植是以老百姓的零散种植为主,占到90%以上。“老百姓的种植方式比较粗放,利用一些闲置的土地,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荒山荒坡种果树,相对也没那么辛苦。”
近几年,槟榔种植业已经成为海南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部分,吉建邦称其涉及“60万脱贫农民成果巩固”。在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政府网站,仍能看到乐东县工商局自2016年起为贫困户免费发放槟榔苗的工作动态。
吉建邦认为,目前国家层面上并没有禁止槟榔产业发展,而去食品化后,如何规范槟榔产业发展,成为了产业界的头等大事。
湘潭市工信局在全市槟榔产业调研报告中提到,“如果湘潭市对槟榔产业不加以培育扶持,一旦出现逆向淘汰或槟榔产业整体退出,不仅将造成税收大量流失、就业大量下降,并可能放弃了一个千亿级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和巨大的海外市场,对我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财源建设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报告建议,湘潭市“应旗帜鲜明地对槟榔产业发展加以扶持,为槟榔产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海南也正积极为槟榔产业的发展寻求出路。除了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地方标准《槟榔》,推进槟榔标准化生产,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也印发了《关于加强槟榔规范种植管理工作的通知》,规范槟榔种植。
另外,为了给槟榔食用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海南省还在加强对槟榔产业的科技支持。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在2021年立项支持两个与槟榔有关的科研项目,资金投入1500万元,其中“食用槟榔产品毒理学及安全性评价研究”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牵头承担,“食用槟榔人群流行病学调查”项目由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院承担。两个项目的实施期为3年,为2021年12月至2024年12月。
“槟榔产业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产业基础研究滞后,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无法用科学事实、科学数据来回答。”吉建邦认为,槟榔产业基础研究至关重要,政府和企业应共同设立槟榔产业大科学行动计划发展基金,系统研究槟榔产业当前和长远的科学问题,“彻底解决槟榔产业讲不清、说不明白的科学问题,给历史和社会一个交代” 。
现在,海南正积极推进槟榔产业进行产业转型。2022年4月28日,海南省槟榔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会在海口举行,明确了未来五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开展产品安全健康技术研究,以及槟榔加工减害增益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创制等。
发掘槟榔的药用价值是槟榔产业转型的方向之一。槟榔是传统中药材,为中国四大南药之首,入药有超过千年的历史。不过,前述海南槟榔种植企业负责人认为,药用槟榔支撑不起现在的槟榔产业,如果食用槟榔发展不下去,槟榔行业也就到头了。
实际上,槟榔作为成瘾品,很难被彻底禁止。曹雨说,尽管槟榔消费者对于槟榔对健康的危害普遍都有认知,但还是会有人嚼槟榔,就像抽烟的人知道抽烟可能导致肺癌,但不会停止抽烟。
现在,对于槟榔产业的现状,曹雨感到既惋惜又高兴。惋惜的是,槟榔产业作为诸多行业的一个代表,其无序竞争,是一个缩影。高兴的是,“槟榔作为一种成瘾品、致癌物,终于在中国受到了应有的限制。”